獺兔春季飼養環境管理

春季是獺兔繁殖的黃金季節。但春季氣溫不穩定,寒潮頻繁,夜涼晝熱溫差大;兔舍,濕度升高,毒、菌繁殖數量多,生產疏忽不注意,獺兔易患呼吸系統疾病,同時兔螨病趨于活躍。因此在獺兔的養殖管理上應重點抓好繁殖配種和疫病防治。獺兔春季的飼養管理,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。
環境控制
1、注意保暖 立春以后,天氣還是十分寒冷的,應注意寒流對兔舍的影響,做好保暖工作。兔舍溫度并不要求十分暖和,但溫度要保持相對穩定,切忌忽冷忽熱。寒流來時室內籠養兔要關好門窗,嚴防賊風侵襲;籠底可墊草或用其地材料進行保溫。尤其是仔兔、幼兔,剛產下的仔兔窩溫應是30℃-32℃。低于此,仔兔有可能被凍死。40-90天的幼兔,最適合于其發育的溫度為15℃-25℃。低于5℃時,有可能出現寒冷應激,從而導致幼兔發生腸炎而致死亡。再者就種兔而言,如室內溫度過低母兔不易發情,出現配種率低;公兔由于寒冷,光照時間短,從而會引起少精、死精、性欲不強等現象。要搞好籠舍的清潔衛生,做到籠舍清潔干燥,兔舍勤打掃,勤清理,勤洗刷,勤消毒。但要防止過多過勤地沖洗兔舍,以免造成舍內濕度過大。地面濕度較大時,可撒上草木灰或生石灰進行消毒、殺菌和防潮。
2、適當增加兔舍內光照 兔舍內的光照以10-14小時,為宜,此處的光照指舍內散射光照,如散射光達不到10-14小時,可以利用燈泡照明來增加,這樣有利于母兔發情,公兔性欲增加。
3、搞好防疫、消毒、驅蟲工作 農諺有春打六九頭之說(此指黃河以南的地區)。也即立春以后,天氣會一天天暖和起來,此時,各種細菌和病毒也開始慢慢抬頭。尤其是獺兔和各種皮毛動物,多是開放和半開放性養殖,受環境的影響很大。大部分的細菌和病毒通過空氣進行傳播,因此必須搞好防疫和消毒工作: ①“防疫”:在種兔配種前必須進行兔瘟、巴氏、魏氏、大腸、波氏等疫苗的防疫工作,每類疫苗的間隔時間為5-7天。 ②消毒:春季對兔群每半月帶兔進行消毒一次,消毒藥物可以使用高效、低毒,可以適用于飲水消毒的藥物,如百毒殺、3221等。另外打掃兔舍衛生也是消毒的方法之一(屬于物理消毒)。要搞好籠舍的清潔衛生,做到籠舍清潔干燥,兔舍勤打掃,勤清理,勤洗刷,勤消毒。但要防止過多過勤地沖洗兔舍,以免造成舍內濕度過大。地面濕度較大時,可撒上草木灰或生石灰進行消毒、殺菌和防潮。打掃衛生的時間可依據兔舍的飼養量而定,多時可以一天一打掃,少時可以三天或二天一打掃,打掃衛生時應盡量避免塵土飛揚,造成空氣污染。再者,應盡量避免兔舍內氨氣過大,氨氣大時兔易得鼻炎和肺炎,仔、幼兔生長緩慢,死亡率高等現象。每天開窗換氣的時間在太陽剛出來時為宜。另外,如兔舍內氣味大時,你不妨在兔舍內放一把小火,也能有效地消除舍內的氣味。 ③“驅蟲”:春季在進行繁殖以前,最好對所飼養的種兔和幼兔進行一次驅蟲處理,以消除體內寄生蟲。筆者建議,體內驅蟲以口服為好,驅蟲藥物可以選擇“伊維菌素”或“阿維菌素”或其它藥物等。
4、注意協調好防寒與通氣的關系 不能因為強調防寒保溫而造成兔舍內長期不通風透氣,否則易引起呼吸道疾病。開放或半開放兔舍初春早晚、大霧或寒流天氣可用草簾、塑料薄膜適當遮擋兔舍,以免寒風侵襲。晴天午后一般應揭開遮擋物,保持兔舍內空氣流暢,以疏散舍內不良氣味。清明過后寒流較少,氣溫相對較高,可以不再采取防寒措施。
5、避免驚擾 獺兔是膽小動物,遇有敵害時,能借助敏銳的聽覺作出判斷。突然的聲響、生人或陌生的動物,如貓狗等都會使獺兔驚恐不安,并影響周圍獺兔。因此在飼養管理中,抓兔動作要盡量輕穩,防止生人或其他動物進入兔舍,兔舍周圍嚴禁燃放鞭炮。
如果你認為本網轉載的內容涉及侵權,請作品的作者盡快與我們聯系。